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

吴楠 孙美娟 张可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这一重要讲话在专家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访学者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着力点,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当务之急,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医疗、法律、科学技术、教育、城乡管理等领域的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构建起强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万仁德表示,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在任何时候都必然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和要求,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维护人民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其广说。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叶必丰表示,在法学研究中,国家安全是一个需要不断去阐释的概念。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为我们从学理上正确认识国家安全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判断标准,也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导向。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千千万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提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一个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与国际合作走向。以国家安全的思路来看待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有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和国际大局观。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重要讲话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潘纯结合自己在武汉抗疫前线的经历,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显著政治优势使我国能在两个月之内控制住突如其来的疫情。“无论是在抗疫一线,还是在我工作的医院,我都能看到国家在急救和危重症病人救治方面的巨大投入,都能切实感受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落实。相信我国在常态化防疫时期能非常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早发现疾病,及早隔离,及早处理和治疗。”潘纯说。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朱建平告诉记者,在治疗传染病的过程中,中医建立了很多辨证论治的方法,流传下很多具体治疗措施和药方,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抓住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体系、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等方面,都作出明确指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表示,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要抓住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着力点,预防为主,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群防群治,注重全面社会健康管理;完善体制机制,保证系统有序运行。在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方面,要着重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在全面社会健康管理方面,要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使用。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要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卫生健康工作机制。潘纯提出,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等举措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尽快发现、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医学在当下更为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表示,人民健康应该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在决策时优先考虑的选项,疾病预防工作应该成为常态的重点关注。今后应扩大投资规模,尽快补齐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增加公共卫生投入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职能的基础。当前既要增加投入总量,更要优化投入结构,强化专业的防治体系和队伍。以尽可能小的代价,防治疾病,应对危机。在陈其广看来,公共卫生作为国家服务民众的事业,要考虑到有效性、可及性和经济性。此次抗疫实践显示,我国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是在全球范围内独具优势的。我国有中医和西医两个主流医学、两种医药资源、两个医药体系,能更充分地保障人民在遭受重大疾病,特别是重大流行性疫病侵害时的健康安全。朱建平认为,要统筹考虑中医地位。从外部环境来说,国家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肯定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的合法性地位。中国要建立有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中医药是不能缺位的。社会各界要认识到,中西医是互补的,要充分发挥出中医和西医的优势,造福于人类。从中医自身来说,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即要把前人的经验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文化,提升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多学科助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仅是卫生、医疗部门的事,还涉及科学技术、教育、城乡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林坚表示,要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予以高度重视,贯穿始终。法律也是保障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举措。叶必丰认为,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还需要健全和完善健康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构建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对应的变通制度,将地方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的事前审批制度改为事后合法性监督,赋予它们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建立健全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套的强制、制裁手段;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时,其立法目的不仅要包括生态、绿色,还要包括公共安全方面的考量。除此之外,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进一步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在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都与国际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息息相关。王勇表示,中国始终倡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国要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展现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帮助公共卫生设施比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补齐国际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实现国际公共卫生安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倡导国际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救助体制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积极向各国分享防疫经验,提供药品和防护物资。通过这次国际抗疫合作,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精彩推荐
创新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非洲智库发展与中非智库合作现状
构建中国特色民法学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刘星  排版编辑:刘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